至于吕不韦为什么被称为秦始皇的“仲父”,并非血缘关系或能力所致,而是他在秦国的地位足够高,影响力极大。而关于后世传言吕不韦和赵姬生下嬴政的说法,无非是一些恶意揣测,完全没有根据。实际上,在当时,王室血统是经过严格检验的,吕不韦与赵姬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复杂。
春秋战国时期,除了学术上百家争鸣,经济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,各国间商业活动频繁,商人因此成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。尤其是在齐国,商人不仅不被看低,反而能直接参与政治,齐国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。管仲就是典型的商人出身,最终成为了齐国的宰相。范蠡也是一个杰出的商人,功成身退后成为了富豪。甚至孔子的学生,不仅是首富,还曾担任高官。在这些商人中,吕不韦的背景也并不逊色。
吕不韦出身于战国末期的卫国,他是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(这个身份可能是后人附上的)。吕家世代经营生意,几代下来,吕家几乎可以被称作当时的“服不服”首富。尽管如此,吕不韦早年并不满足于现状,他有更大的抱负。当他回到家中问父亲:“耕田的利润能赚多少倍?”父亲回答:“十倍。”吕不韦继续问:“珠宝玉器的生意,能赚多少倍?”父亲答道:“百倍不止。”吕不韦再问:“那么,立国当国君能赚多少倍?”父亲沉默了一下,答道:“无数!”
这一番话彻底点燃了吕不韦的投资欲望。和常规的商业投资不同,吕不韦准备用做生意的方式来经营政治,而这项投资所需的回报率则是几何级数的。他开始寻找一个“潜力股”——那就是当时已经被弃置到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太子安国君之子,异人。
异人虽然是秦国宗室的后代,但他在秦国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。祖父秦昭襄王将他送到赵国做人质,彻底将他当作“弃子”,一个随时可能死于赵国的低微存在。正是因为这种困境,吕不韦看中了异人的“潜力”,准备以高回报的方式来投资他。吕不韦通过精心策划,一方面帮助异人塑造外在形象,另一方面花重金游说秦王宠妃华阳夫人,试图让她收养异人,将其认作秦国王位的继承人。
经过吕不韦的精心安排,异人最终成功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宠爱,被认定为秦国的太子。此后,异人顺利回到秦国,并且逐渐接替了太子的位置,最终成为秦庄襄王。庄襄王登基后,任命吕不韦为丞相,封文信侯,赐予十万户的食邑。吕不韦的投资终于开始有了回报。
然而,随着权力的扩大,吕不韦也开始面临政治斗争。在他担任丞相期间,他与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的关系变得复杂,并且与嫪毐有过不正当的纠葛。最终,这一切的纠葛为吕不韦埋下了祸根。秦始皇逐渐对吕不韦产生了敌意,嫪毐作乱之后,吕不韦的私通之事被揭露,最终导致了他被罢免。
尽管吕不韦选择退居封地,过上隐居生活,但他并未放弃权力的追求。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声望继续获得政治回报,但这些行为却加深了秦始皇的仇恨。最终,秦始皇命令吕不韦迁往蜀地,吕不韦自知难逃一死,选择饮鸩自尽。
吕不韦死后,他的家族被迫为他隐匿坟墓,并称其为“吕母墓”,以避免秦始皇的报复。吕不韦的投资经历了12年的成功运作,虽然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但最终他未能享受他所创造的辉煌。
吕不韦这桩政治生意,最终是否能够算作成功,历史无从评判,但无疑它深刻影响了秦国的政治历史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